study.
“学酥”泛指“中等生”,这类学生的日常可以形象地用“酥”来描述:
家长捏一捏就捏成形、松一松就垮掉,加点液体勉强成形,而这个液体主要是妈妈的口水、汗水,还有血泪。
中等生的家长是比较容易焦虑的一群人,孩子抓一下成绩就上去,但不稳定;
松一下就坐滑梯,给你当头一棒。
卷又卷不动,躺又躺不平,两头摇摆,最痛苦了。
更让家长崩溃的是:
看得紧,管得严,娃的学习状态、考试分数就还能看;
一旦家长稍有松懈,娃就立刻回归学渣本性,成绩拉垮。
简直配合得天衣无缝,衔接得特别丝滑。
究其“学酥”之成因,除了少数的客观因素以外,更多是娃内在学习动力不足导致的。
家有“学酥”怎么办?
如何提高“学酥”的学习能力?
家校携手为孩子制定可观可感的目标
做事不主动、不想学习、认为学习不重要……
这是孩子学习内驱力不足的表现。
对此家长往往感到焦急又无奈。
要知道,让孩子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,远远胜过家长和老师的担心、管教和催促。
苏霍姆林斯基认为,“追求知识的愿望,还要付出一定的劳动和努力来实现”,只有经历过具有挑战性的智力活动,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。
他同时提到,要让书籍成为对孩子最有吸引力的东西,让他体验到面对书籍时的激动和内心的欢乐。
事实上,有些孩子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,电子产品的吸引力远在文字之上,在抢占孩子的时间方面,电子游戏似乎更胜一筹,只是它不能承载我们期待的知识、技能和价值观培养的目标。
如何才能引导孩子投入到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之中呢?
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,要灵活运用教材,进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,通过布置合作学习任务,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感受到“挑战性”。
从家长的角度来说,需要有充分实施“个别教育”的空间,通过观察、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水平,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
当然,这个帮助不是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,或者提出无限多的要求。
为什么要学习?
我们总是告诉孩子,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上一个好中学、好大学,才能找到好工作。
问题是,未来对于孩子来说太遥远,用眼下实实在在的“辛苦”换取遥远而又虚幻的“美好”,估计很多孩子都不情愿。
要逐渐引导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美好
比如,“你喜欢这个世界吗?
“你能为这个社会、身边的人做些什么?”。
要让孩子体会到人应该有生存需求之外的更高的社会价值追求,要把这种需求具体化到日常生活和对于社会事务的关注上,这将有力提升孩子的内驱力。
从来没有一个时代,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/随时随地/快速高效地学习。
那种依靠在学校时学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的时代,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
哈佛商学院的柯比教授认为,以传统的方法去学习,是一个迅速减值的过程:以学习力去获取知识,则是不断增值的过程。
大部分学校是在岸上教学生这样游泳,或者是直接跳到水里和学生一起游泳。
而哈佛是把学生直接扔进水里,让他自己学游泳。
在哈佛里面真的有人读书读到凌晨四点半吗?有,但是很少。顶尖的学霸确实都很勤奋,但比勤奋更重要的是“学习力”。
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系的柯比教师曾提出:唯有学习力,才能让你真正提升学习效率,成为学习的主人。
我们要相信,孩子今天不会的,以后都能学会。
你可能会着急:“那怎么行,如果等三年后就晚了!
”关键在于,孩子的理解力和经验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,你的催促可能是无效的。
与其那样,我们还不如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,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利,而不是处处安排好他们的事情。
简单地鼓励:“你真棒”“你做得真好”并不是在发展内驱力,因为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“内在力量”究竟是什么,这种积极的回应不等于鼓励和表扬。
家长和教师应当学会挖掘孩子的内在能量,要珍惜并积极回应孩子与你的每一次交流,不要将自己习惯性地置于评价者的角色,你可以试着用这样的句子:
还有吗?
然后呢?
你是怎么想到的?
鼓励孩子参与学习、思考、探究的过程。
或者是用“这道题你思考这么久,我很佩服你!
”来鼓励孩子努力的态度和精神。
总之,无论做什么事情,要想让孩子喜欢并积极投入其中,不妨从这几方面努力:
促进智力卷入,让孩子觉得有吸引力;
促进目标引导,让孩子觉得有价值;
促进自主决策,让孩子觉得是自己的选择。
比勤奋更重要的是学习力
学习态度
过去,一个人全部知识的80%是在学校学习阶段获得的,其余20%则依靠在工作阶段的学习;
而现在完全相反,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不过占20%,80%的知识需要你在漫长的一生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获得。
在学习中有一个清晰的目标,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学习的时候,学习就不再是讨厌的、与自己的人生无关的负担了。我建议所有的学生都应列出与你的学习有关的各种目标
列出与这些目标有关的其他因素:
我有什么能力?
我的目标需要我怎样去行动?
在我已经确定的目标中,成功意味着什么?
如果失败了,又意味着什么?
我是否赋予自己的生命和时间以应有的价值?
我的学习是否能给我足够的灵感和勇气,把我从平庸中拯救出来。
学习动力
我们给学生的告诫是,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,在任何时候、任何场合都能得心应手,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,那么你在哈佛学习期间,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。
在哈佛,大家公认的学习定律就是“W=X+Y+Z”(成功=勤奋学习+正确的方法+少说废话),而勤奋则是第一位的。
当他们经过苦读顺利地走出哈佛以后,就会产生一种感触:他们已经不再惧怕任何困难,因为他们在哈佛的苦读中已经经受了炼狱般的煎熬。
我们要搞清外界输入的哪些信息可以使人们发生兴趣,或者说产生兴奋及愉快的感觉,哪些信息又可以使人抑郁或者感到厌烦。
有意识地输入前者,排斥后者,则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则。
学习方法
专注是学习力中最具有凝聚效力、整合效力的品质。
千万不要去幻想学习中的捷径,你所要做的,就是将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厌倦。
你入迷了,就距成功不远了。
一个完美的长期学习计划可以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,使得学习变得紧张而有序。
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必须具备下列几项条件:A.明确的目标;B.达成的方法;C.清楚的阶段;D.每阶段有具体成效。
我们不可能把明天的觉今天睡完,明天就不用睡了;
也不可能把一周的饭都提前吃完,以后就不饿了;
学习也一样,头脑内一天持续接收同样的东西多了,就会感到厌倦,记忆力也越来越弱。
因此,一天读10个小时,不如一天一小时连续读10天来得效率高。
各门功课的相互搭配也是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