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河北城市网](upload/logo/402.png)
核心阅读
在伊吾保卫战期间,有一天早晨列队点名时,点到武学诚,有人答“到”,到晚上点名时,却没有人回应,战友们知道,他已经牺牲了……
●车玉全 周艳芹 车汇丰
4月5日,哈密老人武学谦在家人的陪伴下,来到哈密烈士陵园祭奠在伊吾保卫战中牺牲的堂哥武学诚。
“年年祭扫先人墓,处处犹存长者风。”清明是一个追思怀远的日子,为国家独立、民族解放牺牲的烈士,人民永记,国家永念。
清明前,哈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“寻找烈士亲人、传承英烈精神”的活动,面向全国寻找安葬在哈密烈士陵园的烈士的亲人。“哈密零距离”“十三师零距离”专门制作了微刊并发布,《兰州日报》《河北青年报》《渭南日报》等报刊相继转载报道。武学谦就是通过此次活动找到了牺牲的堂哥武学诚。
保卫伊吾牺牲
山西是革命老区,1949年4月,武学诚和几个年轻人离开家乡参加革命队伍。之后,武学诚参加兰州战役,胜利后给山西老家写了信,告知家人,全国解放已为时不远。家人都很高兴。当年11月,武学诚随部队来到新疆哈密。
武学诚的叔叔武宝谷正好在哈密一家商号当伙计,叔侄二人能时常相见。后来武学诚告知叔叔,自己所在部队将移防镇西(现巴里坤),以后可能长时间无法见面,并将此事写信告知山西老家人。自此,家人再也没有收到过武学诚的消息。
伊吾保卫战打响后,武学诚所在的二连先后打退土匪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和无数次骚扰。在伊吾城召开的祝捷大会上,一兵团授予四十六团二连“攻如猛虎,守如泰山”锦旗一面。1950年5月19日,彭德怀司令员致电慰勉二连指战员,授予二连“钢铁英雄连”光荣称号。伊吾保卫战中,二连牺牲的指战员中就有武学诚。
艰难寻亲
上世纪50年代,武宝谷回山西老家探亲,兄弟4人相见,武学诚的父亲问起武学诚的下落,武宝谷却说不上来,他十分内疚。
返回哈密后,武宝谷一直在寻找武学诚的下落。病危之际,他嘱托子孙:哪怕武学诚牺牲了,也要找到他的下落,祭奠时也有个地点。武宝谷去世后,儿子武学谦开始寻亲,艰难而曲折。
上世纪80年代,武学谦看到有报纸连载伊吾保卫战的文章,里面有烈士吴学成的名字。人名太相似,他产生了疑问。报纸上提供了寻找的线索:参加伊吾保卫战的邵功喜、杨春城等战士曾在伊吾县工委工作。
武学谦立即拜访了邵功喜、杨春城。两位老人都讲到了伊吾保卫战期间的一个细节:有一天早晨,列队点名时,点到武学诚,有人答“到”,晚上点名时,却没有人回应,战友们知道,他已经牺牲了。
上世纪90年代,武学谦翻阅《伊吾县志》《伊吾保卫战》等书籍。由于资料信息缺失,书籍记载,伊吾保卫战中四十六团二连战士黄玉青、李开泰、吴学成、夏振金无法确认籍贯、参军时间、年龄等信息。
武学谦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,得到答复:进疆部队战士大多不识字,由于文化程度低,又来自五湖四海,口音有别,有可能书写有误,将武学诚误写为“吴学成”,但不能确定。武学谦听到此消息,非常遗憾。
为烈士“正名”
今年清明节前,哈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“寻找烈士亲人、传承英烈精神”的活动。
为了了解烈士的情况,笔者专门走访了《十三师军事志》主编任戍新、《红星一牧场志》的主编朱云岳。两位老师告知:剿匪战斗结束,牺牲的战士有名录表,存档保留。在编修志书时,照抄档案资料。笔者再次走访四十六团老战士、十三师机关离休干部孙慎,孙慎十分谨慎地回复:“有写错的可能,若要了解真实情况,还是查阅档案。”
经相关部门多方查证,最终认定:武学诚为哈密剿匪战斗中牺牲的烈士。哈密烈士陵园英名墙刻有183位烈士的名字,还原了武学诚的名字。在新版的《伊吾保卫战》一书中烈士名录:吴学成改为武学诚,并注释说明。
4月5日,哈密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专程安排武学谦及家人祭奠烈士武学诚。站在英名墙前,家人献上鲜花,“大哥,我们来看你了。”武学谦声泪俱下。
祭奠结束,武学谦说:“我已经年逾古稀,就盼望着堂兄武学诚的名字刻在烈士碑上。寻找堂哥70余年,今天终于有地方祭奠他了。”
哈密烈士陵园工作人员表示:“希望能帮更多的烈士找到亲人。”
(本版漫画均由石磊绘制)
哈密市山西省上一篇 B站读书类视频年播放量超58亿